9月1日にTemuが正式にオンラインになって、今まで半月になった。売り手の討論のテーマは依然として「TIKTOKドレナージ」「海外倉庫」だった。専門的な国境を越えた電子商取引グループの中で、主役はTemuではないことを発見した。
来源:IT时报
作者/崔鹏志
编辑/郝俊慧
挨踢妹
摆动鼠标,刷新页面,看到网页上几个大字,李天(化名)不免有些沮丧——仍然是“入驻信息审核中,请耐心等待……”
这是他的公司申请入驻拼多多旗下跨境平台Temu卖家中心的第7天,但整整一个星期,始终杳无音信,也没有对接的招商经理回复,后续的准备工作只能搁置。
《IT时报》记者发现,像李天一样的跨境卖家并不少见,不少中小卖家仍被“堵”在Temu门外,没赶上拼多多的热闹。但另一方面,拼多多做跨境电商却舆论火爆,“高薪挖人”“全品类模式”等消息流传,引发不少热议。
一冷一热,是拼多多试水跨境电商的“众生相”。靠“砍一刀”与白牌商家快速成长起来的拼多多,海外之路走得格外谨慎。
跨境经验是“准入证”
打着“低价好卖”旗子的拼多多,做起跨境却结结实实地抬高了“门槛”。
9月1日Temu正式上线,至今已有半个月。按理说,一个由电商巨头打造、颇具潜力的新兴跨境平台,理应在圈内激起不少水花,但热闹场面并未出现。
多加几个跨境电商群后,不难发现冷清是一种普遍现象。《IT时报》记者随机加入五六个数百人规模的跨境群,发现卖家讨论的主题依然是“tiktok引流”“海外仓”“专线物流”“Facebook广告号”,甚至在专门的拼多多跨境电商群中,主角仍旧不是Temu。
当然,并非无人提起拼多多,而是这类讨论往往“浅尝辄止”。尚未通过入驻审核,是交流群里小卖家的常态。有人等了4天,有人等了8天、10天、12天,他们都像李天一样,焦急地“站”在Temu门口。
在拼多多跨境卖家中心入驻页面,可以看到拼多多已对大陆注册的个体工商户、普通店(非品牌)以及香港注册的普通店开放入驻。整个申请过程并不复杂,分为填写主体信息、法人/经营者实名认证以及填写店铺经营概况三步,其中经营概况涉及营收规模等具体信息。
“实际上是有门槛的。”对接拼多多的跨境服务商人士苗苗(化名)向记者透露,“如果之前没做过跨境,第一期在任何渠道都没办法入驻,倘若有跨境经验且做得不错,审核通过概率会大很多。”
在一些流传的拼多多招商文件中,这些条件更加清晰:“有开发设计、生产拍摄能力的实力供应商;能适应货进仓模式,拥有供应链整合能力的供应商;适应北美市场要求,具有亚马逊等平台跨境经验的商家”。
图源:网络图源:网络
至于第二期何时开放,文件并没有提到,苗苗认为暂时只能“等官方通知”。
“彷徨”的中小卖家
对于拥有跨境经验的卖家来说,拼多多自然也不会是唯一的选择。
去年亚马逊封号潮后,更多人趋向“不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”。不少希望入驻拼多多的跨境卖家都告诉记者,布局拼多多只为“试水”,其他平台仍是主业,主营户外装备外贸的刘艳(化名)便抱着这样的想法。
和大多数卖家不同,刘艳显然是一个“幸运儿”。在入驻审核等待七八天之后,她找到招商经理索要“邀请码”,第二天下午便成功“下号”。
刘艳的主战场是亚马逊,跨境外贸更像是兼职之一:和几个朋友一起做跨境,团队人数不多,通过找厂家合作批货,再在亚马逊上开店外销,一个月总体只能挣到3万~5万。但在申请拼多多跨境卖家审核时,她稍稍夸大了些数据。
“团队规模就写合作厂家的规模,营收规模月入10万,年收入超过100万。”刘艳表示,跨境圈子大都清楚同行处境,大客户肯定会被主动联系,拼多多的人也不会来自己这样的小团队实地考察,所以“吹一吹”不碍事。
尽管成功通过审核,但刘艳的“等待”仍未结束。她为拼多多准备的商品并不多,但向广州拼多多仓库寄去样品后,一直未收到消息。一般来说,拼多多买手挑选商品和定价会同卖家联系,她安慰自己“还...
大字
big
character
化名
assumed
name
;
alias
;
pseudonym
;
use
an
assumed
name
不免
unavoidable
;
bound
to
;
invariably
;
would
naturally
杳无音信
not
heard
from
...
at
all
;
completely
not
heard
from
;
have
never
been
heard
of
since
;
No
answer
was
heard
of
准备工作
homework
;
preliminary
另一方面
on
the
other
hand
;
the
other
side
of
the
shield
;
缩写词为OTOH
火爆
see
also
火暴
高薪
high
salary
;
high
pay
ディスカッション
コメント一覧
まだ、コメントがありませ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