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約
60創始者の周鴻祎氏は、AI盗図の波紋に触れ、大詰めを演じた。
6月6日、360はAI新製品発表会及び開発者交流会を開催し、周鴻祎は360 AIブラウザの「局所再描画」機能をデモし、「セクシー」をキーワードに女性の時代劇写真画像を生成した。
クリエイターのDynamicWangs氏はソーシャルネットワーク上で、360がこのAI新製品発表会で使用した画像は、本人が創作した文生図を盗用したものだと述べた。
原文: 新浪 创事记 2024-06-18

本文(ピンイン)
360创始人周鸿祎,涉及“AI盗图”风波,最终上演了大结局。
就在上周五,网络创作者DynamicWang在社交媒体控诉,360公司和周鸿祎本人对侵权时间不作为,于是委托律师进行维权相关的工作。
DynamicWang微博
在AI版权问题上,不少知名AI公司都曾经引发过侵权风波,就连头部公司OpenAI和微软,也曾被纽约时报一纸诉讼送上被告席,要求数十亿美元的赔偿。
只能说,周鸿祎犯了个所有大厂都会犯的错误。
版权问题的“罗生门”
这起AI侵权风波,是个巨大的罗生门。
在6月6日,360举办AI新品发布会暨开发者沟通会,周鸿祎演示了360AI浏览器的“局部重绘”功能,用“性感”作为关键词,生成了一张女性古装写真图片。
创作者DynamicWangs在社交网络上表示,360在该场AI新品发布会上使用的图片,正是盗用其本人创作的文生图。
左:360发布会使用的图片
右:DynamicWangs的模型生成图片
360公司在第一时间与DynamicWangs进行联系,但双方沟通后,协商宣布破裂,双方各执一词。
360副总裁梁志辉回应称:“我们曾试图沟通协商,但作者表示,希望我们10倍价格购买模型,并另行支付赔偿费用。这个方案超出了我们认知的合理范畴,我们愿意诉诸法律,在法庭上公开探讨版权问题。”
DynamicWang则斥责梁志辉言论前后不一,表示是360方先提出商业授权采购,后面又偷换概念,贼喊捉贼。
最终两者谈崩,相约法庭。
在AIGC的时代,输入几个关键词,再选择风格与视角,AI就能自动生成美轮美奂的画作。看似方便了,但大模型背后的版权问题一直是灰色区域,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政策明确设计归属权。
AI侵权并不是只有孤例,甚至已经成为AI大模型的“通病”。
上一个坐在被告席的,正是国内另一互联网大厂,小红书。
据了解,小红书于今年3月开始筹备独立的大模型团队,4月推出了AI创作应用“Trik”,该应用声称能将用户上传的任意照片或图片一键转化为艺术画作。
羊城晚报报道,Trik在未标注画师署名、未获得画师授权的情况下,疑似使用了画师的原图生成大量AI图片,这些图片在色调、笔触、构图等方面与原图极为相似。
于是在2023年11月,四位绘画创作者将小红书的主体公司告上法庭,此案亦被普遍认为是AI大模型首次在国内站上被告席。
难道所有的创作者,都只能任由AI来“割韭菜”?白嫖自家的创意吗?
其实并不是,在小红书之前,中国首例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案,已经在2024年1月宣判。
原告李昀锴起诉Stable
Diffusion模型侵权案件已经胜诉,法院最终判决被告在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,在涉案百家号上发布声明向原告李昀锴赔礼道歉,并赔偿李昀锴经济损失500元。
作为中国首例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案,意义深远,甚至还入选了2023年中国法治实施十大事件。
相信这次“AI侵权案件”的判决,也给众多文生图大模型敲响了警钟。
国外大模型官司不断
如果说国内的AI版权问题还处于萌芽阶段,那么国外大模型早已经过上了“官司不断”的日子。
AI领头羊OpenAI不满足对普通人下手,开始盯上了电影大制作。
今年年初,OpenAI旗下知名文生图Midjourney迎来了V6版本的更新,通过光影、纹理等细节的升级,让生成的图片极其逼真,彻底告别“六个手指的人”等系统缺陷。
但是Midjourney生成的图片,居然和电影的画面非常相似。不但涉及到《复仇者联盟》《小丑》等多部好莱坞大片,甚至动画、商标都高度雷同。
左:电影原图
右:Midjourney文生图
面对众多用户的不满,OpenAI不但没有道歉,反而还玩了波骚操作:自己偷偷更改了服务条款。
据了解,Midjourney原本的服务条款并没有涉及到知识版权问题,十分潦草,更改后直接写明:“Midjourney不保证服务生成的作品不存在侵犯他人权利...
単語(ピンイン)
风波disturbancewind
wavea
storm
in
a
teacup
大结局FinaleThe
Endthe
final
episode
周五Friday
创作者creatororiginatorcomposer
控诉accusestateappealdenouncecondemnmake
a
complaint
against
不作为omissioninactionnonfeasancebenign
neglect
微软MicrosoftMicrosoft
Office
纽约时报THE
NEW
YORK
TIMESNYTNewYorkTimesny
times
被告席the
dockbar
新品NEWNEWSNEW
ARRIVAL
ディスカッション
コメント一覧
まだ、コメントがありません